2009年10月5日 星期一

找到對的演員,完成好的作品--沒有風格之後



文 鄒欣寧

我記得,當時BABOO坐在計程車的助手席,我坐在他後面的位子。他很勉強地側過身,沒頭沒腦往我丟了一句話。

「A老師跟我說:BABOO,你的戲怎麼這麼難看?」

我忘記他有沒有接著發出招牌笑聲,那種,我阿嬤會說像「火雞母叫」的笑聲。他的身子沒轉回去,臉照樣擠著安全帶和座位間的縫隙。

那一回是哪齣戲,BABOO?

我記得,我們劇研所那一屆,BABOO算是導演組的奇葩(機八可能也成立)。他很早就成名了,在南部做了一些文學作品改編的戲,被譽為六年級劇場新勢力,然後北上,念廣告、主修導演,到《表演藝術》雜誌當編輯……諸如此類,令人豔羨。少數幾堂共同課上,他經常猛爆性發出火雞母笑聲。那是我印象最深的。

然後,他做《致波赫士》。然後,《疾病備忘》。延續他創作之初的風格,乾淨漂亮的畫面,演員在裡面做漂亮的肢體動作,說很文藝腔的話,有時跳舞,有時奔跑有時沉默。

我記得,我們頭一次以他同學的身分去看戲。看完戲後眾人坐在麥當勞裡,尷尬相對,其中一個是BABOO,想聽聽觀眾熱騰騰的意見。

BABOO,你嘛幫幫忙,當時我連老年波赫士跟少年波赫士對話的典出何處都不知道咧!你那火雞母笑聲掩藏的文藝青年品質,我只有敬畏,沒有意見。

後來,BABOO的每齣戲,我都以親友團的身分一一看過。老實說,關於A老師的那句短評,我並不反對。那幾年,我所看過的BABOO作品,總有一團迷霧壟罩在我和舞台之間,台上的人和他們說的話,都薄薄的。我知道有些人喜歡那種純粹的視覺美感和輕巧的抒情氛圍,但,那和我認識的BABOO,總覺得有些搭不上線。

BABOO也曾偏離原本的寫意抒情航道,跑去說故事。我因緣際會擔任行政助理,從而見證一個亟欲轉換風格的導演,在演出前後會發生哪些慘劇。

我相信那是創作者的焦慮使然。身為觀眾或評論,我們愛死了風格,愛死了用導演巨大身影是否橫亙於舞台演員文本字裡行間來判斷,這個導演有沒有風格。

說故事是一種風格,身影揮之不去造成演員和觀眾集體卡到陰,也是風格。找到一種鮮明無比、路人皆知的導演風格,是不是也讓那幾年的BABOO焦慮到如同魘住了?

我記憶清晰無比的,是2007年冬天,宣布退出劇場無數次的BABOO,開始排另一齣新戲。夢魘有了消褪的可能,因為,他找到一位精密、敏銳,宛如地震或火山探測儀的演員,徐堰鈴。還有膽敢改編《百年孤寂》的編劇周曼農。三位一體,演《給普拉斯》。

那個冬天的排練場,待一次就難忘。我沒見過哪個導演跟演員排練像這樣的。一對一,演員在場上嗓音高高低低念劇本裡的詩,一邊動作,一下子就有好幾套排列組合。導演只負責笑,還是老樣子,火雞母叫。有時導演發出一兩句沒頭尾的話,演員也就懂了,接下來的那一組話語和動作,像高頻金屬在空氣中準確擊出共鳴,然後我的眼淚就像回應海豚一樣從鼻腔湧上來。因為分明看見一個女人擺盪在想死和想寫的兩重慾望間。

導演BABOO退到很後面,只負責在演員這架繁複的儀器上按對按鍵,演員就更好看了,戲就走對方向了。他不再做很多事情。不再汲汲營營於顯而易見的,風格。

戲有了很好的評價,當時我最想跟BABOO說,你的戲,終於好看了。

我絕對不會說BABOO是一個纖細敏感的人,雖然他某些部分的確是。但,當他單獨與演員在場上工作時,他確實擁有某種柔軟的質地吧。去看,去聽,去細膩的捏塑。

還有,別忘了精準的眼光。他總和很好的演員合作。和徐堰鈴合作後,獨角戲有了成為系列的可能。這次BABOO和魏雋展演《最美的時刻》,同樣是優秀的讓你想一直留在劇場裡一直看戲的演員──我是看過整排才寫這句話的,保證沒有造假代言的成分。

有人說,BABOO當導演好像什麼都沒做。有人說,他不過是找對了演員而已。「好像」跟「而已」,其實是多麼簡單的一句話。

我想說的是,走到今天這一步的BABOO,也許不像我們想像的這樣簡單。放棄炫示奇技淫巧的導演撇步,讓好演員在沒有雜質汙染的情況下,展現最好的表演品質,提出最好的作品。有多少導演能做到這麼簡單的事呢?

這是我所認識的導演BABOO。我不會說BABOO已經抵達創作顛峰,但,他面對好演員的謙遜,一如不讓調味破壞食材自然美味的廚師,這點是我無論如何都想幫他辯駁的。

又一齣新戲要上演了,BABOO啊,也走了好長一段路了,可以的話就繼續走下去吧,不要再動不動靠杯說你要退出劇場轉職或嫁人了──你捨不得這片才剛發現的新大陸的。

而且,幹,為了寫你這篇,我沒篇幅寫我的小偶像魏雋展了啦。不過沒關係,演員的好無須費心多說,觀眾自會看見的,這種過於濫情感傷漫漶的文字,就當作我誤交匪類的小小紀念吧…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